印度有点尴尬的是,虽然它那独特的咖喱风味能让美国和俄罗斯都为之倾倒,但身为“自由世界”红人的印度,却没能借此风光成为响当当的大国。相反,跟东方那个大国比起来,印度倒像是众多明星里,最耀眼但也只是众多之一的那个。
中国和印度在成立国家的时间点、国内情况和国际上的位置都挺像的。但跟中国比起来,印度在成立后好长一段时间,靠着它的人多、军队大,还有它那在全世界都算是独一份的特色,愣是给自己赢得了第三世界老大的国际名号。
最直接的变化就是,印度开始在全球当起了“调解人”。1950年,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大战役结束后,恼羞成怒的美国放出狠话,说要对中国实施像外科手术那样精确的核打击。这一下可把印度给吓坏了,毕竟要是真开了这个头,谁心里也没底,下一颗核弹会不会就落到自己头上。
带着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带头人的责任感,还有生怕战火哪天烧到自己家门的担忧,尼赫鲁忙活着四处联系,拉拢了13个国家,打算一起“插手”朝鲜战争,想要劝和。
印度或许认为,新中国应该对尼赫鲁的四处奔走心存感激。然而,印度那句“如果中国不越过三八线,将得到印度的道义支持”的言论,却让新中国对这份“调和”的提议感到些许不适。
那时候,志愿军在朝鲜半岛上势头正猛,我们明显占上风。因此,说那是印度在“调停”,倒不如说它借着“调停”的名义偏袒一方。结果,这场调停被新中国直接反驳得体无完肤,成了一纸空文。
尽管第一次尝试调停没能顺利开场,但从那以后,印度人就热衷上了“插手”各种大大小小的纠纷。毕竟,他们头上顶着第三世界领袖的光环,要想戴稳这顶帽子,就得挑起这份重担。
在美国那边老是鼓吹“中国不行,印度崛起”的风气影响下,印度有点找不着北了。1959年,艾森豪威尔跑到印度去,一顿猛夸,把印度夸得跟朵花似的,让印度觉得自己就是世界舞台上的明星,开始在国际上发声,到处评论这评论那的。
因为这种特别的影响力,小国家之间的纠纷不再去联合国解决,反而是印度站出来当“和事佬”。就连美国和苏联这样的大国,也得靠印度来牵线搭桥。这让印度有些飘飘然,觉得自己就像是世界的中心一样。
说实话,这段时间印度在国际上的地位确实超过了咱东边那个大国,正大步流星地迈向“有影响力”的大国行列。反观那时候的东边大国,在西方人眼里,那真是“名声不太好”。
然而,那个“强国幻想”并没维持多久,到了1962年,印度的国际地位很快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印度在尝试“介入”朝鲜战争却没能成功后,看起来想在北方那个大国那儿找回点场子。于是,印度超越了曾经的宗主国,愣是把边境线往北推到了连英国人都未曾触及的麦克马洪线。那会儿的新中国正忙着打立国之战,在朝鲜半岛跟美国杠上了,对于印度的这点小心思,我们也只能是暂且放一放,没太计较。
不过印度并没有就此罢休,心里盘算着,只要能把边境线稍微往前挪一挪,印度的地盘就能多出那么一块儿。照这个速度,不用一百年,印度的边境线说不定真能爬到云贵高原上。有了美国和苏联在后面撑腰,印度更是得了势,直接向北方的大国提出了要地的要求。他们的做法古怪得很,手段也相当狡猾,少见得很,还一再挑衅说,不服就来较量较量。
但那时候,北方的那个大国对这类请求根本没见过,二话不说就派兵进了藏南。结果呢,就是一个小组长带着俩走丢的士兵,一路深入到7.5公里远的地方。他们端掉了印度军队的两个炮兵阵地,打了五场战斗,干掉了七个人,最后还毫发无损地撤回来了。战后,他们还传出了句狠话:“印度兵不光不投降,还敢还手。”这句话,又成了印度历史上的一大耻辱,成了耻辱榜上的新“亮点”。
国内对这场冲突提得很少,主要是因为对方实力太弱,弱得让人都懒得提。印度人觉得自尊心受损,既然打不过,那就想办法在精神上找点安慰。于是,印度的一些“抗日神剧”就出现了,剧里的主角受了重伤还能干掉我方52人,那场面夸张得,跟咱们的某些离谱剧情有一拼。
另外有部“反华烂剧”里,主角居然在72小时内干翻了300多人,这个数字都快赶上我军62年自卫反击战中阵亡的722人的一半了。说实在的,这剧里的印度士兵,个个都像“超人”一样勇猛。
这事儿真够奇葩的,明显看出印度对那场战争压根儿没咋反思。印度人心里头一直琢磨,他们输了就是碰上霉运了。直到现在,他们还坚持说,1962年那场仗,印度本不该输的,中国能赢纯粹是走了狗屎运。
尽管62年的自卫反击战最后是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,可印度政府的脸面却丢尽了。原本计划进行的土地改革也因此被搁置一旁。那个喊着要印度成为“有声有色”大国的尼赫鲁,最终也是满怀遗憾地离开了人世。
印度吃了这场败仗的亏后,虽说它还是美苏两边都讨好的“香饽饽”,但美苏已经不再指望印度能对中国有啥动作了。印度的国际地位那是直线下滑,第三世界国家基本不把印度放在眼里,更没有国家找上门来让印度帮忙调解矛盾。就在那九年后,那些曾经把印度当作老大的第三世界国家,转而把新中国推上了安理会的宝座。
现在,北方那个大国取代了印度的位置,成了第三世界的领头羊。这样一来,大家碰到问题就不去找印度了,都开始找中国了。
一忍再忍,心里越来越窝火;一让再让,感觉吃了大亏。打那以后,印度的老百姓到高层领导,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,都觉得印度没能混成个响当当的大国,全都是因为被东边那个大国给绊住了脚。
在印度那强烈的民族自豪感,以及“你一旦行了,我们哪还能忍”的较劲心态驱使下,印度对中国是越来越爱插手管闲事,老想着在国际舞台上跟中国比划比划,好找回尼赫鲁时代那种“响当当”的大国风采。
到了21世纪,中国开始飞速崛起,在经济和军事上都远远超过了印度。但印度的一些高层还是瞧不起中国,觉得中国之所以能快速发展,不过是走了狗屎运。他们对当年62年的那场边境冲突的看法,跟现在对中国经济的看法简直如出一辙,没啥两样。
现在这种情况,印度国际地位下滑得比经济增长还猛,这是明摆着的事儿。它离那个“响亮又耀眼”的大国梦是越来越远了,反倒更像是快“没影儿”了,特别是在美国从阿富汗撤走后,这一点看得特别清楚。
美军从阿富汗撤走后,小塔又搞了一次“重返舞台”,宣布自己建了个国。印度呢,身为一个大国,媒体天天都在聊阿富汗那点事儿,可愣是一点存在感都没刷出来。
问题的关键是,印度手里没牌,根本没法坐到谈判桌上。全球都在征询中国、俄罗斯、伊朗,还有巴基斯坦和中亚国家的看法,偏偏把印度晾在一边。印度这下可急眼了,心里头那个憋屈,大国梦都快碎了。
美国搞了个G7聚会,想把中俄也叫上,一起聊聊阿富汗的事儿。但中俄俩大佬没兴趣,直接就没去。更惨的是印度,连聚会的请柬都没摸着。结果,中俄还有伊朗,他们自己搞了个阿富汗邻国的外长碰头会,印度又没被邀请。
看看印度那边,他们跟着美国的阿富汗政策跑得起劲。美国跟印度说,阿富汗政府稳得很,小塔利班根本翻不起大浪。就因为听了这话,在小塔利班快攻进喀布尔那几天,印度还在拼命给阿富汗政府军送物资,帮着新政府搞建设,简直就像是在1949年还往国军里钻一样,这操作,比那些老谋深算的头头脑脑们还牛呢。
过去二十年,印度给以前的阿富汗政府送了30亿美金的帮助。这事儿让小塔对印度咋看呢?等小塔自己站稳了脚跟,说不定就会跟着一起对印度动手,来个“五方围攻印度”的大戏。
经过这次事件,印度算是跟阿富汗彻底闹翻了。阿富汗直接表示,想跟中国和巴基斯坦加强合作,对印度则是理都不理。印度想当大国的梦想,这下又破灭了,碎得满地都是,想收拾都收拾不起来。
印度一直想当大国,但最近老是碰壁,心里头急啊,就想找个法子在国际舞台上露个脸,好歹也得让人记得住自己。于是,印度在国际场合老说些让人惊讶的话,就是想找回那丢失了几十年的大国面子。
实际做法就是,一边使劲跟北方大国较劲,一边又琢磨着怎么在国际上多说话,好让大伙儿都知道“印度这回可是重返舞台了”的大计划。
印度对于想要插手“俄乌战事”这事儿,表现得相当明显。印度外交部长访问俄罗斯时,多次强调印度有能力介入“俄乌争端”进行调解。但具体怎么调解,印度方面却含糊其辞,总之他们认为自己能行就对了。
印度之所以要掺和进来,主要是因为在今年9月,莫迪的一番话被欧美媒体给捧上了天,他们就像接到圣旨一样。莫迪说的是“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战争的时代了”,可西方媒体偏偏要把这话曲解成对俄罗斯的“告诫”和“批评”。
美西方那些媒体把莫迪吹上了天,让印度人都快不知道自己姓啥了,兴奋得不行。他们突然说要插手去调停“俄乌冲突”,就这么一下子,印度成了调停俄乌冲突的热门人选,大家都把眼光盯在了他们身上。
那么问题就来了,咱们得琢磨琢磨,印度到底有没有本事去劝和“俄乌冲突”呢?
俄乌冲突拖到现在,两边都打累了,心里头都想撤,可就是找不着个合适的台阶下。这时候啊,乌克兰和俄罗斯两边,都挺盼着有个东方的国家能出来劝和。对,说的就是那个东方的国家——印度。
这正好是印度梦寐以求能展现国家风采的大好时机。不过关键在这儿,要想当裁判,首先得让参赛的选手都认可你。
乌克兰肯定不会买印度的账,因为印度在倒卖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,这实际上是在给俄罗斯输血。乌克兰对这事儿心里头那叫一个不爽,简直想直接质问莫迪,但泽连斯基为了“拉拢一切能拉拢”的盟友,才硬是没把火发出来。
俄罗斯绝对不可能对印度言听计从,他们私下里可能觉得印度就像是随风摇摆的“墙头草”。印度一旦站队美国的“印太战略”,俄罗斯就不可能再对它完全信任。再说了,印度在俄罗斯面前老是一副小弟模样,但俄罗斯也不会轻易向它低头。
印度那些政治上的大佬,不可能不清楚眼下的局面。现在印度被俄乌夹在中间,就像是夹心饼干里的馅儿,两边不讨好。所以说,印度既没有那个本事,也没有那个立场去插手俄乌的冲突。
换个角度来看,印度为啥老是蹦跶得那么欢,其实挺容易看懂的,就是它心里那大国梦在捣鬼。国际上,大家对中国在“俄乌冲突”上的态度都挺上心,但印度站哪边,好像就没那么重要了。印度老喜欢拿自己跟中国比,所以它肯定想逮着机会,从中国这儿分一杯羹,让世界看到它也是个“大佬”。
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,实力才是硬道理。印度要想插手俄乌冲突进行调停,背后必须有强大的国力撑腰。不然,这就好比让“世界小巨人”冈比亚来协调中美贸易争端,听起来就不切实际。所以,尽管印度在国际上八面玲珑,想仅凭这点本事就促成俄乌停战,那简直是异想天开。
简单说,印度老想着成为响当当的大国,可一瞧旁边那大国,更是风光无限。印度心里头憋着劲儿,想找回尼赫鲁当年“第三世界”老大的位置,国际上那叫一个活跃,到处刷存在感。说到底,印度历史复杂,政治立场又灵活,这让他们的民族自信心爆棚。可国内经济呢,实在不争气,结果就是,印度的实力跟不上它那勃勃野心,挺让人尴尬的。
我写得可能不太周全,有错的地方,请帮忙指正一下。
我是静夜史,真心希望你能来我。
#图文打卡计划#